中國體育報張家港11月13日電(記者 顧寧)11月13日,2023年全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舉行,各省區市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不同側重點進行經驗交流。會議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大意義,在進一步總結各地經驗基礎上,以“三個布局”“四個發力”“五個下功夫”為抓手,不斷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工作取得實效。
“三個布局”助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均衡可及
“三個布局”即優化空間布局、統籌資源布局、完善功能布局。
注重協同發展,優化空間布局。近年來,我國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經濟發展優勢地區為重點,實施了一系列跨行政區、跨區域板塊、跨流域重大戰略。這些區域重大戰略與總體協調戰略并進,形成了以“多極主導”實現高水平協調、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路徑,正在重塑中國區域經濟格局。各地要明確區域協同發展的規劃、步驟和途徑,加快推動從辦比賽、拉聯誼、搞論壇會議等形式,向優化資源配置、人才聯動、項目共建等“高層次協同”轉變,發揮協同優勢,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逐步形成全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全國“一盤棋”。
注重因地制宜,統籌資源布局。各地要從常住人口總量、結構、流動趨勢等實際出發,跳出“場館思維”,大力度建設健身步道、體育公園、戶外運動營地等全民健身新載體。要科學配置建設指標,加大項目整合力度,嚴把器材準入關口,要支持實力雄厚的企業整體開發,避免零敲碎打。各項工作要打出提前量。
注重公眾需求,完善功能布局。優化城鄉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與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和建設。要立足公眾需求,構建梯級化、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功能布局只有與公眾需求緊密對接,才能發揮出最大效能。
“四個發力”凝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強大合力
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就是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健身設施、更豐富的賽事活動、更科學的健身指導等公共產品和服務,使公共服務體系更契合時代要求,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在四個方面發力,形成強大合力。
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使用方面,要在夯實群眾身邊健身設施基礎、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推動城鄉健身設施從“有”向“優”轉變,實現質量提升、服務提升、效益提升,進而牽引帶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健身組織建設、科學健身指導等工作。
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組織方面,體育社會組織是人民群眾體育權益的表達者和執行者,在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承接政府體育服務購買、組織體育賽事活動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廣大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健身活動的組織者,是最基層的全民健身工作者,是構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要立足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時代需求,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養體系和科學評價機制。
在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方面,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健身、挑戰自我、技藝切磋、社會交往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抓手。要以品牌賽事、重點賽事、群體賽事為引領,構建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多主體主辦、全民參與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豐富群眾體育賽事活動供給。各地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賽,要順應居民健身新趨勢,將體育賽事活動與現代信息科技相融合,也要圍繞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形成全民健身熱潮。
在營造體育鍛煉社會氛圍方面,要持續打造先進的科學健身傳播平臺,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廣告創作和投放力度。要積極爭取中央有關部門、各級各類媒體支持,挖掘宣傳群眾體育典型,講好群眾健身故事,普及全民健身文化,營造全民健身氛圍。
“五個下功夫”賦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發展
國家發改委《“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把公共服務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具體到體育領域,就是要以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為核心內容,以構建多元供給格局為關鍵環節,以完善基層供給網絡為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衡化和可及化。
在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依法運行上下功夫。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壓艙石”。要在新修訂的《體育法》和下一步新修訂的《條例》框架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體水平和能力。要樹立法治思維,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補齊補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度短板和不足,加快形成全民健身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政策標準上下功夫。要以人民群眾的基本健身訴求為導向,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建立一套結構完整、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和易于操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標準,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發展提供指引,使人民群眾的健身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也能讓人民群眾在享受、維護自身健身權益時有明確的參照標準,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滿意度”。
在鍛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能力上下功夫。要把提升全民健身治理能力作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從國家、市場和社會全方位視域下對全民健身發展進行全面審視。要健全全民健身治理體系,建立全民健身治理效果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治理現代化研究。
在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多元供給上下功夫。要著力構建參與主體多元化、供給內容多元化、供給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在參與主體上,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合力。在供給內容上,打造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以“3731”為重點,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賽事活動體系;在供給模式上,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推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擴容,促進體育與衛生、教育、文化、康養、旅游融合發展。
在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運行上下功夫。全民健身智慧化是實現全民健身服務精準化、便捷化,培育全民健身新業態,推進全民健身資源整合、共享的重要途徑。要從設施設備、產品技術、需求挖掘、效益評估、服務模式、技術標準等多維度進行“智慧化”發展布局?! ?/p>